《太子妃》爆红背后:得女性者得天下?

来源:女性伊网 编辑:颖颖 点击:日期:2016-01-26
《太子妃升职记》剧照 这部剧有毒,但别给我解药! 这句话是网剧《太子妃升职记》最具辨识度的剧评。它的穷得耿直、雷到飞起、污得漂亮,随着这部神剧的爆红已经在社交媒体上
友情提示:点击图片直接观看下一页或点击按钮自动播放
《太子妃升职记》剧照
《太子妃升职记》剧照

  这部剧有毒,但别给我解药!

  这句话是网剧《太子妃升职记》最具辨识度的剧评。它的“穷得耿直、雷到飞起、污得漂亮”,随着这部神剧的爆红已经在社交媒体上被讨论得巨细靡遗。而1月20日,刚上线大结局不久的《太子妃》被有关部门要求下架整改,次日乐视方面发布微博声明称将对部分内容进行优化处理,还会重新上线。而发稿前,新浪娱乐从出品方乐漾方面独家获悉,第三版结局正在热拍中。这神剧情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的网友及行业广泛讨论至今尤热。

  引起哗然一片的《太子妃》是另类的,它有着布景到服化道全新而自成一体的审美体系,在国产剧荧幕上尚少见的导致性别倒置的男穿女剧情,以及披着古装皮却行现代事的二次元空间……但《太子妃》也并非那么特别。当太子和九王并没有太多感情铺垫地痴恋太子妃一人且情话满分,当剧中一再给太子的肌肉和九王的美颜特写,以及bl、gl、bg齐飞,我们几乎可以断定,这是一部女性向网剧。

  何为“女性向”?在消费社会当中,女性已经成为文化工业最大的消费群体,女性是电视节目的收视群体,是明星演唱会的粉丝群体,是购买时尚杂志和奢侈品的消费群体……因此以女性的情感体验、心理诉求为主的文化产品大量出现,这就是“女性向”文化。

  从较早的《甄嬛传》,到去年的《武媚娘传奇》《何以笙箫默》《克拉恋人》,乃至《花千骨》《芈月传》,这些剧作无一不是以女性为目标观众。至于《太子妃》,其监制甘薇告诉新浪娱乐,后台数据显示其女性观众占据76.5%。

  既然女性观众占据大半壁江山,那么《太子妃》到底抓住了女性观众的哪些痛点?而在其背后,影视行业是否真的“得女性者得天下”?我们就此对话社会学家李银河、专栏作家柏小莲以及《太子妃》的监制甘薇这三位不同身份的女性。

 

  关键词:男声吐槽

  白莲花?傻白甜?NoNoNo 二次元吐槽实力说人话

  在同期播出的《芈月传》中,原本是“史上第一位黄段子太后”的芈月“聪明而不肯害人”,而被网友吐槽为“白莲花”。她的敌人是芈姝和其他各种女人,是各种男人在不同时期拯救了她,有观众认为这部剧的核心观念是相当守旧的:女性最大的敌人仍旧是女性,而男人依然是女人的“拯救者”。从这个角度看,“傻白甜”、“白莲花”这两个约定俗成的标签被上升到“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高度。

  相比之下,太子妃的“污”则为观众们津津乐道——于是这部剧被下架整改了。实际上,太子妃一角在人设上的一大亮点,还在于她极具二次元属性的吐槽。她对着镜头,变成男人的声音,化身真人弹幕,女扮男装被识破时她吐槽古装剧里常见的女扮男装能蒙混过关太脑残,看见九王和杨严携手而来时她腐女上身秒变花痴状。这些让人会心一笑的胡闹或许正如柏小莲所说,“她的脑洞大开的语言比较像说人话”,“就是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常用的那种话语体系。”

  说人话?太子妃由此变得接地气,“换一个姿态来胡闹,也好过居高临下的灌输和教训更容易被人接受。”即便如此,柏小莲认为更为接地气的太子妃也并未脱离“傻白甜”、“白莲花”的窠臼。的确,当张芃芃在两军交战的城墙上向太子求亲亲,毫无危机意识地对着敌军大呼小叫,而导致皇上为救他而中箭,严格来说这可不就是智商下线的傻白甜吗?她杀掉近乎于守活寡的黄妃的情夫,可不就是不近人情的“白莲花”吗?而观众之所以没在这种地方挑错,大概是因为这部剧的胡闹特性,已经将这些常理性的东西解构了。

  此外,前期或者说还没被掰弯时的太子妃有颗男儿心,她对太子和九王的一往情深几乎油盐不进,满脑子想着如何借力两位追求者在皇宫中自保,也不忘在宫里占丫鬟、妃子们的便宜。或许当“傻白甜”、“白莲花”已成贬义词却又在女性题材剧中泛滥成灾,而太子妃身上又有了那么一点反傻白甜、反白莲花的接地气、耿直说人话特质,以及不轻易如常见女性题材剧中的女性般堕入爱情时,观众们便对之如获至宝了。

  关键词:男穿女

  太子和太子妃谁掰弯了谁?雌雄同体时尚时尚最时尚

  男穿女,也是《太子妃》作为戏剧冲突吸引观众的一大标签,而其中对女性性别意识的表现也耐人寻味。

  在甘薇看来,太子妃穿越回古代变成男人心女儿身的故事设定还是非常新颖的,“我觉得雌雄同体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再加上他又是现代人在古代,所以他的那种亮点和矛盾点、冲突点会很多,所以就选择了这个剧本来拍摄。”为了表现由现代花心男穿越而来的太子妃身上的性别错位,“我们为她设定了很多调戏小姑娘的戏份,摸胸、挑下巴,在宫里调戏妃子,在宫外逛青楼。她走哪儿都喊人宝贝儿,亲爱的,这也是我们设定的。”

  既然是男穿女,当一个男人开始有了女性意识或发现自己性别倒置的时候,他首先应该做什么?太子妃做的第一件事儿是检查自己的下半身,“这其实证明了这个男性是有阉割恐惧的,那个时候他还是个男人”,柏小莲认为这种处理简单粗暴而粗糙。她更欣赏电影《丹麦女孩》对性别倒置精致的层次化处理,“那个画家的女性意识萌动的第一个表现就是,他低头看自己的小腿,他惊讶于他的小腿在穿上丝袜,把那个腿毛盖住之后所呈现的纤细修长的质感。他就用手摸了一下他妻子放在他身上的裙子,感受到丝绸的那种质感,然后他脸上就呈现了一种很奇怪的表情,感觉一种新的世界大门被打开了。”

  无论是太子妃还是丹麦女孩,在柏小莲看来,观众们对他们性别倒置后雌雄同体的喜爱,本身就是一个传统,因为大家会觉得雌雄同体的人会兼具两个性别的优势,“尤其如果你是艺术家的话,那你就又细腻又粗犷,又热血又精细,就是像最近去世的大卫-鲍伊一样,他就是迷幻的雌雄同体符号。”而李银河也告诉我们,性别倒置、雌雄同体确实早就成为时尚,“其实从性革命开始雌雄同体就是时尚了,除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大卫-鲍伊,还有受他影响的八九十年代的乔治男孩((Boy George),他当时就是化女妆,用女声唱歌,这在西方也是革命性的。还有迈克尔杰克逊不也是嘛。”

  而在这一脉相称的“时尚传统”之下,则是女性审美开始登堂入室的暗流。李银河如是分析,“在传统的男权社会男人是审美主体,女性是审美对象,完全是被动的。就说男人是攻,女人是受,这个是一个很多年的传统秩序,包括西方在内也是。”而在男人也喜欢、女人也喜欢的雌雄同体成为潮流乃至传统的背后,“就是妇女解放、男女平等”,李银河告诉我们,“就是男人也成了审美对象成了受,女人成了审美主体成了攻。”

  性别倒置,使得《太子妃》中集合了bg、bl、gl等不同性向恋,到底是太子掰弯了太子妃,还是太子妃掰弯了太子,也被不少观众饶有兴味地yy。而在离我们更近的中国娱乐圈,也有不少偏“攻”的女艺人以及气质柔美、惹粉丝怜惜的男艺人沾着“雌雄同体”的光。柏小莲回忆起,在十年前草根偶像李宇春横空出世时,虽然最初她介意被叫“春哥”,但的确因天生的中性气质而深受粉丝喜爱,现如今“天仙攻”、“国民老公”、“总攻”分别成为美却定位模糊的刘亦菲、郭碧婷、刘涛醒目的新标签,“周公子”、“范爷”、“诗爷”、“戚哥”的名号也被叫得响当当,而颜值则成为了很多男艺人行走江湖的依仗。

  不过,当观众乃至媒体仍对剧中乃至现实中的“变性”、“雌雄同体”等词语饶有兴味、过多使用,那么观众对这种似乎更为凸显女性审美的现象的谈论仍仅止于猎奇,柏小莲认为,“最理想的社会状况就是,大家对于这些东西习以为常、视而不见。”

 

  关键词:女上位

  不撕X不抢男人反壁咚 拒绝宫斗的爱情政治正确?

  除了雌雄同体特质受到作为审美主体的女观众们的喜欢,乃至气质柔美的女演员张天爱也在微博上走起了“芃芃哥”路线,剧中的太子妃怜香惜玉乃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女性角色,而不如甄嬛、武媚娘、芈月那般上演多女争一夫的宫斗戏码,也让不少看腻了宫斗的女观众们觉得新鲜。

  对于非常直的直女柏小莲来说,这几年荧幕上泛滥的宫斗戏简直是社会的倒退,“比如一夫多妻,甚至是婆婆和媳妇争丈夫,这种就不应该存在,感觉像回到了原始社会一样”,她自认为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但有一个关于女权的很基本的标准,虽然《甄嬛传》的剧本故事写得好,看起来是极其有味,“但不是说里面的女人斗来斗去比较好,几个母性询问一个公性,就是把人往低级了去描述、去想象。”对于这样的女性刻画,柏小莲连称悲哀、失望。

  同样矛盾的还有李银河。李银河喜欢《甄嬛传》的厚重及细腻,但觉得其中的宫斗“很变态”,甚至从女权角度来说是“政治错误的”,“这个所谓宫斗在古代不变态,因为一夫多妻。中国一夫一妻制是从1949年才开始实行的,实际上在中国只实行了六十多年。但争宠从现代人眼光看,不但非常变态而且也特别过时,让人有点烦。”

  相对来说,披着古装皮的《太子妃》则具有了一些现代意识甚至“政治正确”。李银河也留意到剧中太子妃把皇帝按在墙上壁咚、吻他,然后把他抱起来扔在床上女上位,“挺有象征意义的,这种东西当然是比较女权了,所以现代的女人爱看,但有的男的别人跟他推荐这个剧,他会说:啊?你跟我有过节还是怎么着,你让我看这个剧?”

  当然,李银河也并不认为不宫斗、女主角勇于表达性就意味着剧中或现实中的女性地位提高了,“《太子妃》就是比较反常吧,可能编剧或导演思想比较前卫一点。”更合李银河心意的是刻画不同类型女性角色的《欲望都市》,以及其中自由奔放、甚至在家做色情表演挣钱的“疯丫头”萨曼莎。不过,萨曼莎这样性解放的角色若出现在国产剧里则恐怕会招来骂声,“中国人对女性的压抑还是挺厉害的。如果这女的喜欢性,就会被叫做花痴。”实际上,在李银河四月即将出版的新书中,就有一个这样热爱性的“花痴”角色。

  而在柏小莲看来,“嗑瓜子天团”天天嗑瓜子而非宫斗抢男人,也许就是编剧一拍脑门的结果,“我想不出它有女性意识、女性地位等更深沉的东西。”但对这部剧在两性关系以及女性地位上的过度解读,也很正常,“有解读才会有话题嘛,然后营销的手段就会研究这些话题,然后再深扒,然后再从观众的解读中解读出更多的东西,这就是一个互相促进、互相推动的一个推广剧的方式吧。”柏小莲认为,《太子妃》的走红,营销功不可没,“一切热点背后都是营销。”

霸气太子妃霸气太子妃

  得女性者得天下?

  《太子妃》女性观众占76.5% 小鲜肉为王女性成审美主体

  《太子妃》热度为什么如此之高?甘薇告诉我们,乐视的后台数据显示,《太子妃升职记》的观众中,女性占到76.5%。这样的数据除了取决于电视剧观众天然是女性,还来自于《太子妃》从剧作上、人物设定上做好了受众群和市场的前期调查,而其中的关键点就是投女性所好。

  “因为女孩子看嘛,我们一定要有男色,不是色情而是面相,各种类型的男孩子必须要长得帅、秀气或者很man。其次,身材要好,因为女孩子都希望男孩子很壮有安全感。还有就是霸道总裁的感觉,因为我觉得即便女孩子再强在男朋友或者男性面前她会有柔弱的一面。再其次就是虐恋”,甘薇如是列举《太子妃》的成份。

  实际上,玛丽苏式爱情,或许也是《太子妃》受女性欢迎的重要原因。剧中三宫六院的太子为了太子妃守身如玉,九王为她宁肯舍弃江山,“或许每个女性都梦想身边的男孩子或者是自己心爱的男人能为她守身如玉,或者是此生只爱她一人,宁可江山都不要只要她的心”,甘薇笑道,“所以我们在做剧的时候基本上也会满足女性观众的一些心理需求,给她们在荧幕上打造一个理想性的情人形象。”

  这样玛丽苏式爱情设定也广泛存在于女性想题材剧中,柏小莲则对《何以笙箫默》印象深刻,“看到这个律师在女朋友莫名其妙走了之后七年守身如玉,我就惊呆了,后来就给自己一个解释,反正是给不懂事的小女孩看的,就这么着吧。”

  而在现实中,霍建华、靳东、王凯、李健等禁欲系男神们走红,难道是女观众们真的喜欢男神禁欲吗?实际上她们是喜欢看到禁欲系男神为某一女性/男性心动或暧昧,甚至被推倒,所以才有“睡王凯”的说法。

  不仅是《太子妃》、《何以笙箫默》这样的女性向题材剧,女性的审美需求也在不少国产电影中登台入室。对此,李银河深有体会。去年年初,她到广州某大学帮徐静蕾宣传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台下那些90后小女孩都疯了,我就问徐静蕾这都是你的粉丝吗?她说不是,是吴亦凡的。”那时候李银河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也觉得欣慰,“我那会儿还头一次听到吴亦凡这名字,后来吴亦凡来了,就是一个长得漂亮、非常青春的小男孩嘛,我觉得这个挺有意思的,就是他们(小鲜肉)整个成了审美对象,女性成为审美主体,这个特别好,特别好”,李银河连连赞叹。

  实际上,2015年度《老炮儿》中的吴亦凡、李易峰、Tfboys,《我是证人》中的鹿晗,《智取威虎山》中的林更新……小鲜肉为王的时代或许是影视行业中“得女性者得天下”的最佳注解。当满足了女性观众的审美需求,似乎在票房上就成功了一半。“电影其实主导消费也是女性。全家人一起去看电影可能主导消费的是小孩或女性,如果情侣一起去的话主导消费的一定是女性。所以这个市场的指挥棒不是乱指的,既然是女性主导消费,那自然变成了小鲜肉主导”,柏小莲如是分析。

  在影视行业中“得女性者得天下”,甘薇对此深有体会,也愿意为之所动。当她和导演侣皓吉吉追求“残缺美”的两版结局引来争议一片,以至于观众们纷纷扬言“寄刀片”后,她接受到的反馈是:最能打动女孩子的是情感,她们想看到太子和太子妃的爱happy ending。“我们有可能会在情人节的时候推出第三个结局,拍一个你们想看的结局,当作送给你们情人节礼物”,甘薇开心地告诉我们。说这句话的时候她或许没有想到,就在对话的第二天,《太子妃》被下架整改。


Copyright © 2006-2016 ladye. 女性伊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黔ICP备200017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