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需懂得时机

来源:女性伊网 编辑:颖颖 点击:日期:2015-12-17
傍晚六点,创业社区公共客厅里工作的家友们。 创业社区里的求贤榜和技能交换区 资本寒冬吹凉了创业咖啡,是人们对创投圈近况的直观印象;而正在经历着这一切的人们,却保持着
友情提示:点击图片直接观看下一页或点击按钮自动播放
傍晚六点,创业社区公共“客厅”里工作的“家友”们。
傍晚六点,创业社区公共“客厅”里工作的“家友”们。
创业社区里的求贤榜和技能交换区
创业咖啡:不烫了,更宜品
创业社区里的求贤榜和技能交换区

  资本寒冬吹凉了创业咖啡,是人们对创投圈近况的直观印象;而正在经历着这一切的人们,却保持着淡定地乐观。

  刚开始好“找钱”,是因为投资人也在摸索“一、二、三,你真帅!”

  晴空下,五六个年轻人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入口嬉笑着合影。转头看到“JD+”,又像发现新大陆般感叹着“这就是京东奶茶馆啊,来来,这儿再拍一个!”

  仅200米长的创业大街,来回走一遍用不了五分钟。“海风行动成长营”、“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等宣传条幅贯穿全街。瑟瑟北风没能阻挡人们“参观朝圣”的热情,几个户外显示屏反复播放着李克强参观时的新闻,不时有人举起手机将自己和总理共同摄入画面。

  声名远播的3W咖啡,工作日的下午座无虚席。店员拎着暖瓶安静贴心地穿梭,为大家已经喝完咖啡的空杯,甚至是自己携带的保温壶添加热水。23岁的小吴坐在角落,十天前他刚刚从天津来到北京,目前正一边帮人做设计项目赚钱,一边“找创业的感觉”,3W已经是他今天呆的第三家咖啡馆了。

  在Binggo咖啡,赵先生专注地盯着电脑屏幕,其与“生活服务”相关的项目已经做了近一年。最近,他终于决定从IT公司辞职,变兼职为全职,并且拿到了100万元的种子投资。在他眼中,到创业大街的人越来越多了,“氛围确实很好,都在忙活自己的事儿。”

  谈及投资风向,赵先生坦言,相比现在,感觉之前确实容易一些。但他略为沉吟,又摇了摇头,“回过头来说之前容易,但那个时候也没觉得容易,只能说现在更加"苛刻"了。”

  而在经常于创业大街出没的瑞敏看来,所谓“苛刻”,其实应该理解成投资人不再像半年前那样跟风了。34岁的他因为过去做生意结识了一些投资人,如今正尝试着搭建投资人和创业者之间的渠道,帮忙谈成合作后可以得到几个百分点的抽成。“投资人每天都在看项目,好的项目还是会投,因为他们的钱要花出去。”瑞敏说,如今的“好项目”,应具备稀有性和资源优势,已经不是“在创业大街上随便喊两声就能找到”的了。“刚开始项目好"找钱",老实讲因为投资人也不懂,大家都是在摸索,有了经验就会考虑得多一些。”

  没必要因为“坑蒙拐骗” 弄不到钱了就去唱衰

  闲来无事,四十出头的张先生就会到车库、3W咖啡里听听转转,给自己找项目。身为投资人的他已经见过了不少“心怀鸿图”的创业者,但理想的投资项目仍未出现。“有人跟我说,他正在解决一件大事,要杜绝互联网电商假冒伪劣产品。我一听,不用看他的策划书就笑了,马云都解决不了的事情你能解决?还有人说,要做民间电视台的项目,为什么会有这么离谱的想法呢?”

  回首这一年的创业情态,张先生认为“遍地尸体”的形容还是颇为贴切的,10个人获得投资,最终能“存活”一个就很好了。“如果投10个项目8个都成了,那社会是什么状态呀?也不符合商业规律呀。”基于此,他认为许多创业者将创业想得过于简单。“至少应该在某个行业里做深了,在哪怕很小的方面确实理解透了。自己都还没怎么工作过,没做明白一件事就去创业,想成功太难了。”

  但言及“资本寒冬”,在他看来为时尚早。“钱多的是,资本肯定不缺。只是因为投出去的几百家项目现在所剩无几,原来盲目的跟风现在变得很理性了。”具体而言,如今会更为关注人、项目、团队的审核——人要聪明,且不能不地道,“骗一把就跑”。产品要上线,能看到这个平台,有盈利的迹象。不像以前拿着PPT、项目书就能弄到钱了。“这对创业者和投资者都是好事啊!我觉得不用大惊小怪的。”张先生感慨,所谓的“资本寒冬”恰是市场自然、正常发展的体现,换句话说,没有必要因为市场变得理智,“坑蒙拐骗”弄不到钱了,就去唱衰这个市场。

  “说走就走”变成了“等下班吧”

  午后的阳光穿过阔大的落地窗,照进You+国际青年社区苏州街店的公共“客厅”。和半年前刚迎来第一批住客时相比,这个以创业主题吸引住客的出租公寓,看上去热闹了许多。曾经如暑假自习室一般,只有几只闲云野鹤的公共“客厅”,如今已经被电脑、文件夹、《大众心理学》之类的书籍资料、手绘产品流程和倒计时的小黑板等各种“办公用品”填塞充实。有的办公桌上还设置了桌签,成为部分实力创业团队的固定办公区。

  半年前那种一路走过,大声招呼着“家友”(住客之间的称呼)们吃饭玩耍的情景不见了,聊天的人也都压低了声音;“说走就走”变成了“等下班吧”。如果不是有怀抱小猫的姑娘姗姗而过,如果不是地板上还躺着装吉他的破纸箱,这里的气氛几乎和一个普通IT公司没什么两样。

  尽管如此,从上海被朋友拉到北京创业的“撒大”仍然觉得,这种生活和工作一体的状态效率不高。“这里好的一面是资源,比如有技术问题可以方便地问到"大牛",还有更多的曝光机会。”“撒大”说。

  他的团队正为一个针对年轻人的时尚项目忙碌,“客户把自己的身材数据、喜好和需求提供给我们,我们收集数据进行分析,由设计师在线上为客户提供搭配建议。”线上业务之外,今年9月,他们还在东四环开设了一家上千平方米的生活体验馆。

  有已开业的线下店铺,有上线的成型产品,看上去比传说中凭“讲故事”就能获得投资的创业者靠谱不少;但谈起自己的项目,“撒大”和同事们却并没有“风口吹猪”的豪言壮语。相反,他们毫不避忌地坦言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我们怎么进行快速复制。”“撒大”说,“现在资本的确更加谨慎了。”

  有人的产品做出来,用户只有两个——他和他女朋友

  刚刚搬出You+的罗先琪,曾是第一批入住创业社区的“家友”。现在,他的办公室在距离You+大约1.5公里远的低密度住宅楼里,南北通透,阳光灿烂,安静得只能听到鼠标和键盘的敲击声。“这面墙我打算用来展示我们的产品。”罗先琪指着被绿植环绕一览无余的雪白墙壁说。

  在创业大街的咖啡馆里睡沙发,获得第一轮投资搬进创业社区,投资将尽“摔到低谷”,又找到钱和有管理经验的新伙伴继续前行……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罗先琪经历了创业的起起落落,“起得很快,落得也厉害。把产品按预期做出来,你就是牛,做不出来,就是吹牛。拿了两次投资,压力确实也大。”一度经常在微信朋友圈里谈论创业话题的罗先琪,从七月份开始就再没更新过朋友圈,他说,是为了“封闭开发,安心做产品。”

  与此同时,看着身边的创业团队大浪淘沙般来来去去。他觉得在导致创业者们失败的原因当中,排第一的是“没想好”——“就是意淫,自己想到了一个项目,没有调研,没有深入的思考,就觉得行。”罗先琪解释说,“我遇到过一个创业的人,3个月做了两个产品,只有两个用户,就是他和他女朋友。他觉得自己有这个需求就会有市场,事实是其他人并没有这个需求。这等于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机会成本。”

  从创业社区搬离的原因,和“撒大”的体会一样。“那边的娱乐性太强,工作效率会比较低。”罗先琪说,“如果之前是有工作经验的职业白领过去还可以,但对创业初期的团队来说,反而不太适合,容易浮躁。”

  曾经在创业大街睡过21天咖啡馆的罗先琪,这半年只回去过两次,只是转转,看看大家在做什么。“现在确实冷清了很多。以前,每个周末都有很多活动,非常热闹,人头攒动——不,是"人心攒动",你在那里看着,就觉得每个人都要上去做点什么。”

  咖啡没那么烫了,罗先琪觉得不是坏事,“更有利于创投圈的发展。”

Copyright © 2006-2016 ladye. 女性伊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黔ICP备2000175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