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酸花生油,引领中国食用油产业新风口
来源:女性伊网 编辑:飞 点击: 次日期:2017-09-04纯物理压榨的新鲜植物油是健康美味的代言词,也是老百姓餐桌上给食物增色增味的必备佳品,更是人身体所需脂肪酸的来源。随着国人养生意识的不断提高,关于食用油,中国人也不再仅仅关心油品的色泽和味道,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重视油品的营养与健康。
其实,初有文字时,并无"油"字,早时称油为"膏"或"脂"。这是因为早时的食用油是从动物身上提取而来,即猪油、羊油等。动物油能为人体提供大量的热量,也能促进维生素的吸收,但动物油也有它的弊端,动物油中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容易导致脂肪堆积、油脂沉积血管壁,造成心脑血管疾病。据古籍记载,宋代中国开始有了食用植物油的记录,相对于动物油来说,植物油有着很大的优势,植物油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少,单不饱和脂肪酸(油酸)含量相对更高,更适合人类食用,更加健康。但由于古时榨油方式简单、储存条件差,植物油极容易酸败,于是对于如何提高植物油稳定性、满足人们食用健康植物油的研究从古至今一直未曾终止。
研究发现,"油酸"可提高植物油稳定性
近年来,专家发现植物油中含有大量的亚油酸,亚油酸易与氧气和光产生化学反应导致油脂变质。一旦油脂开始氧化,货架期就会大大缩短,在贮藏、运输方面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如何延长油脂的货架期,便成了消费者和商家都头疼的事。
研究发现,想要延长油脂储存期,可以提高油脂中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增强其稳定性。但是饱和肪酸摄入量过高,又容易导致血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升高,继而引起动脉管腔狭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增加患冠心病的风险。
究竟如何能够既保证不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酸,又能够延长食用油的货架期?专家对此进行了实验研究,将一定量的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和猪油在反应管中加热并过量通氧,通过测定氧化时间来反映油脂的氧化稳定性。
研究结果显示,在相同温度下,通入过量氧气,花生油的诱导时间最长,即稳定性最高。这是因为花生中的另一种营养物质油酸高于其他油料,其含量与亚油酸含量是此消彼长的。
油酸是一种较为稳定的物质,无需氢化也能长久保存,它是一种单不饱和Omega-9脂肪酸,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化学式C18H34O2 ,由于油酸中只含有一个双键,因此它比其他不饱和脂肪酸更加稳定。这也就意味着油酸含量高的植物油比其他植物油更加稳定,货架期更长。研究发现,植物油中普通花生油的油酸含量在40%~67%,传统大豆油中仅含20%~25%左右,玉米油中油酸最高能达30%,而椰子油中则只有5%~6%。由此可见,花生油的油酸含量是常见植物油中最高的,也就是说,花生油的稳定性较好。花生,也成为了极具高油酸研究价值的植物。
高油酸时代,花生当道
鉴于此,美国花生育种学者便积极投入进行种源搜寻及人工诱变方法,企图找到具有高油酸潜质的花生新种源。经美国学者专家锲而不舍的努力,终于在1987年自传统花生种源中,成功筛选到第一个高油酸突变品系F435,并于1995年正式选育出第一个高油酸品种"Sunoleic95R"。此后,美国及其他国家相继利用传统杂交组合的育种、放射线及化学诱变方法陆续育成一系列高油亚比(Q/L)的花生品种及种源。由于高油酸花生新品种的出现,使学者得以进一步取得丰富材料,进行高油酸与传统花生加工品种储存过程氧化速度差异研究,其结果也都符合学者预期。如Bolton等美国学者在2002年选用Colden公司生产的高油酸品种花生(O/L=30),经过焙炒(177℃)后,连续存放于30℃环境下20周不变质,证实了高油酸花生产品确实明显较传统花生产品稳定且耐储存。并且由高油酸花生榨出的花生油,油酸含量在75%以上,抗氧化能力更强。
我国也在高油酸花生的研究上颇有建树,为了抢占国内高油酸市场的先机,2013年至今,鲁花农业科技公司联合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成功培育了一系列具有"高油酸、高产量、高含油量"的适合国内不同地区种植的10余个花生新品种,高油酸花生良种繁育基地发展30000多亩,并计划在2-3年时间内发展基地1000万亩,高油酸花生新品种的油酸含量已达到了80%左右,达到橄榄油水平,且每亩高油酸花生的产量已是美国的两倍,提高了我国高油酸花生的国际竞争力。
高油酸花生油具有保质期长、可降低有害胆固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优点,让中国食用油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高油酸时代,相较于美国,我国非但没有落后,反而更加优秀。例如鲁花新推出的高油酸花生油,油酸含量能够达到75%以上,保质期是普通食用油的2倍。
在玉米、大豆等油料进口率不断攀升的情况下,高油酸花生以其单产高、含油量高等优点,成为了我国油料自给自足、贯彻"饭碗要端在手里"的重要一环,同样,高油酸花生也是提升我国老百姓用油质量的重要油料。因此,鲁花高油酸花生油的出现,成为引领中国食用油产业健康发展的新风口。